知艾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571|回复: 0

预防艾滋病、艾滋病耐药、"恐艾症"-请从远离一些“圈子”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3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例子一:某日下午一上班就发现一名年轻的患者在诊室门口徘徊,邀请患者坐下后开始了解这位患者就诊主要的原因及一些过程。
患者A某为株洲某一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五官端正、身材俊朗、多才多艺,主持及参加学生会各项活动,因为平常比较活跃,不乏众多追求者,当然因为活动的需要接触的圈子也比较多,各种朋友圈、贴吧、论坛都有他的身影,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危险悄悄的到来。



涉世不深的A某显然不知道和社会接触的时候多一个心眼,在周末的时候参加了一些户外派对、酒吧派对以及KTV等等,在一个偶然的情况在朋友下加入了一个“互换”群,在这个圈子内,里面的群友可以交换情侣、群播、互换角色等等,尝到新鲜刺激感的A某在一个浪漫的月夜与另一名俊俏的男大学生交谈甚欢,一番酒精刺激后开房同睡,当A某醒来后感肛门不适,当时也未在意,继续每日的交际。
大概40多天后A某感觉头晕、发热及腹泻不适,自己在网上购买了试纸,果不其然-两条显明的横杠,A某当时差点晕厥过去,无尽的悔恨涌上心头,未来对于他来说都是渺茫,未来的工作、婚姻、年迈的父母,将来也许一切都是噩梦。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网络的发达给了民众更多深层次的交流,有一些日常不能说的话,在网络上可以倾诉,网络的这一面或多或少的戴着面具对网络对方进行交流,“约X”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及心里压抑的释放。有了一次就会有二次,习惯就会成自然。




例子二:B某,HIV男同患者,大家所说的“0”方,对方"1"拥有多个性伴侣,B某与男友有无套性行为一年余,当发现自己体重下降后,B某去疾控中心检查,提示感染了“艾滋病”,后来一查,整个“圈子”都被感染了HIV,大家都接受了HAART治疗。在治疗过程中B某不断的出现机会性感染、病载居高不下,"1"方及其他几名性伴侣也出现CD4下降的情况,抽血做耐药检查,结果提示“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耐药,"1"方及其他几名性伴侣也自费抽血在某医院一化验,结果提示群体“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耐药。

此例子是以“原发性耐药”可能性大,原发耐药是指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抗病毒药物作用的靶点就存在耐药相关的突变或直接感染了耐药的病毒株。例如,某个人已经耐药,那么与他有高危行为,被感染的人也会和他一样,初级抗病毒方案无效,必须采用更高级的治疗方案。如果两个人发生高危性行为,两个人均是不同方案耐药者,耐药就是相互叠加产生更强的耐药水平。




例子三:C某是一名某公司业务员,在一个酒局后被客户带到了某娱乐场所,这一次C某没有克制住自己,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全程都是安全的性行为,回家之后C某无比的忏悔,觉得愧对家人,这时候“艾滋病”这个字眼在脑海中出现,于是C某在某贴吧进行查询和浏览,各种各样的贴吧出现患艾滋病后恐怖的画面、艾滋病感染性强、艾滋病窗口期等等.....,自此以后每周去各大医院行艾滋病相关检测、网购艾滋病测试试纸及和贴吧“资深”恐友交流成了习惯,甚至研究出了一套“XX病”理论知识。这一年中C某习惯于咨询传染病医生、惶惶不可终日,殊不知渐渐患上了严重的恐艾症。如今在与贴吧的“圈友”共同探讨如何研究“XX病”及发展更多的“圈友”。

社会越发展,群众的交流的需要,都会发展成某一种“圈子”,良性的圈子给了人们事业、生活上、情感上交流的便利,积极向上的发展。不良圈子侵蚀着人们的意志,它像一种感染菌在播散,一旦染上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戒除。

因为工作的原因,这种例子已经见过太多,希望看见此科普文章的人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即使已经患病的您,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避免“毒害圈子”。
hiv133二维码.jpg



股票软件开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为防艾公益性网站,志愿者建议仅供参考,请以医院诊断为准,感谢优尔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寄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艾家园 ( 粤ICP备20006108号

GMT+8, 2024-3-28 16:38 , Processed in 0.12762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